給父親的一封信.jpg

書名:給父親的一封信

作者:法蘭茲.卡夫卡

出版社:寶瓶文化

上市日期:2022年10月

閱讀管道:試讀活動

 

  說到文學中的存在主義討論,那麼絕對繞不過討論卡夫卡這位作家,他生前並沒有說在文壇爆紅或廣為流傳,僅發表幾篇短篇小說,死後好友違背其遺囑未燒掉他的手稿,才讓這些作品可以流傳到現代被我們看見。其中就包含一封長達103頁、給父親的一封信。

 

我的所有思想都處於你的重壓之下,包括那些與你分歧的想法。

 

  給父親的一封信,是卡夫卡對自己、對父親、對從小到大仰望父親背影的自己做出的一番深刻自我剖析的書信。這封以信件角度來說極長的信函表達了自己的成長是如何受到父親的影響,包含童年時被拎出被窩關在門外的陰影與對當下父親的記憶、在餐桌上父親說一套(命令卡夫卡該達到什麼樣的標準)自己卻做一套(全然無視)的記憶,這令他不知所措,在腦海中劃分出三個世界,被壓縮的世界、父親的世界、全然自由的世界。

 

你幾乎沒有真正打過我,可是你的咆哮,你脹紅的臉,你急匆匆解下的褲子吊帶,它垂掛在椅背上隨時待用的狀態,對我來說更為糟糕。就像一個人即將被絞死那樣。如果他真的被吊起來,他就死了,一切就結束了。

而如果他必須目睹整個準備絞刑的過程,一直到絞繩已垂在面前了,才得知自己已被赦免的話,那麼,他可能會為此痛苦一生。

 

  人們都說父母與家庭對孩子帶來的影響是巨大且難以撼動的,每一位心理學家與社會學家試圖分析與剖析這個人們出生最先接觸的人與單位,但往往得出的結論就是──很重要,但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完整的卻因人而異。對卡夫卡來說,他的父親即使沒有打他,帶給他言語上的攻擊在心裡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傷害,直到他長大仍然走不出去。

  這封信可以看做是他想與父親解釋與釐清自己狀態的闡述,某方面來說卡夫卡真的很勇敢,雖然信件最終沒有到父親的手上,但可以做出這件事本身就是正視自己的童年噩夢。他在嘗試解決問題,他有嘗試解決問題。

 

          2022/10/03 PM11:34

 

【作品介紹】
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一本父愛創傷
你是我衡量所有事物的尺度。
我是一個飽受驚嚇的孩子。
我的寫作都與你有關,
我在作品裡申訴的,
是那些我無法在你胸懷裡申訴的話……
現代主義文學大師卡夫卡
寫給巨人父親的控訴與傾吐
//
你幾乎沒有真正打過我,可是你的咆哮,你漲紅的臉,
你急匆匆解下的褲子吊帶,它垂掛在椅背上隨時待用的狀態,
對我來說更為糟糕。就像一個人即將被絞死那樣。
如果他真被吊起來,他就死了,一切就結束了。
而如果他必須目睹整個準備絞刑的過程,一直到絞繩已垂在面前了,
才得知自己已被赦免的話,那麼,他可能會為此痛苦一生。
//
我的自我評價更多地依賴於你而不是其他東西。
要想從你這裡逃出去,等於是痴人說夢,而所有的嘗試幾乎都會受到懲罰。
只有你沒有覆蓋到或者你無法覆蓋的領域,才可能是我的生活。
而根據與你高大身軀一致的想像,這樣的領域寥寥無幾……
//
卡夫卡的文學作品中充滿壓抑、疏離與黑暗,並始終與權威拉扯,雖未直接描寫過父親,但一切都與現實生活中父親給他的壓力有關。
卡夫卡在1919年11月,他離世的前五年,以「最近你曾問我,我為何聲稱對你感到恐懼……」為始,寫了一封長達103頁的信給父親,道盡對父親又愛又恨、交織著強烈畏懼的複雜情感。他在信中細述父親對其造成的壓力,使他喪失全部的自信心,成為一個脆弱、陰鬱、優柔寡斷的人,他渴望父親的肯定,但父親給他的更多是言語上的羞辱與暴力;他亟欲獨立自主,但終究淪為徒勞,難逃父親龐大的身影。
這封信最終並未成功交到父親手上,但仍被留存下來。信中透露著卡夫卡真摯的情感,它不僅僅是我們親近卡夫卡、認識其寫作起源的一把鑰匙,更是一個始終追尋父愛、安全感盡失、飽受童年創傷的男孩,對父親沉重而赤裸的控訴與傾吐。
 
===================
【作者簡介】
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
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也是現代主義文學、存在主義文學的奠基者。
卡夫卡在1883年7月3日生於布拉格的中產階級猶太家庭,大學攻讀法律,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後,進入勞工保險局任職,並利用下班時間專心寫作。
卡夫卡在世時,於文壇默默無名,只出版過包含《變形記》在內的幾則中短篇小說。臨終前,卡夫卡交代摯友馬克斯.布洛德(Max Brod)焚毀自己的所有手稿。布洛德並未遵守,並將其遺作整理出版,包括長篇小說《審判》、《城堡》》;書信集《給父親的信》、《給菲莉絲的情書》、《給米蓮娜的信》;中短篇小說《蛻變》、《鄉村醫生》、《司爐》、《飢餓藝術家》、《判決》、《流刑地》等。
卡夫卡曾與二人共三度訂婚,又因對婚姻的異常焦慮而解除婚約,終生未結婚。
1917年,卡夫卡診斷出結核病,1924年病情惡化,6月3日逝世於療養院,享年40歲。
 
【譯者簡介】
禤素萊
生於馬來西亞馬六甲,留學日本、德國,進修深造語言學、比較文學,並曾在台灣淡水短暫停留數月。
自小身處東西方文化匯聚之地,啟發她對語言學習的興趣,精通中、英、德、日、馬來語。曾於聯合國「特遣北約維和部隊」擔任隨軍翻譯,專職提供軍隊語言與文化上的訓練。
著有《隨軍翻譯──一本聯合國維和部隊隨軍翻譯者的文化筆記》(寶瓶文化)。
===================

 

 

 

arrow
arrow

    天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