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蛋糕裡的文化史:從家族情感、跨國貿易到社群認同,品嘗最可口的社會文化》
作者:艾莉莎.萊文
出版社:行人文化實驗室
閱讀管道:圖書館
本書從第一個蛋糕開始說起,提到蛋糕就不能不提到麵包,這兩者根本是兄弟,最初蛋糕和麵包的差異界於有和沒有之間。而蛋糕的歷史又和穀物、人類農耕發展史密切關連,將穀物改良、研磨精緻化,才能讓麵包的種類更加多元、更有發展性,也逐步讓蛋糕走出和麵包不同的道路。
不同種類的蛋糕起源地可以利用其名稱作為判斷依據,而飲食的傳播和征戰範圍息息相關,隨著打戰打到哪,食物的特色就傳播到哪。蛋糕(或說蛋糕的祖先麵包)就是這樣傳遍歐洲,再隨著航海與開拓來到美洲。
這些是不同於台灣的文化脈絡,本書著重在「文化史」,因此對各種蛋糕的起源民族有詳細說明。包含什麼節日下而有的蛋糕,與其宗教文化緊密相連。例如西方聖誕節常見的樹幹蛋糕起源早於基督信仰,是瑞士捲在一塊薄海綿蛋糕上抹上鮮奶油,捲成樹幹的形狀,並用巧克力奶油創造出樹皮的視覺效果。
最初樹幹蛋糕是指冬至時燃燒一整晚,讓室內充滿光明、邪靈退避的一大塊木材。這樣的文化背景又可以和冬至的黑夜、光明等文化符號有所連結,整個蛋糕的文化史,就是西方文明的小小縮影。
比較可惜的是,介紹這麼多種蛋糕卻沒有附上圖片!身在東方文化脈絡中的我只能想起樹幹蛋糕長怎麼樣而已,其他的一點念頭都沒有。大量的文字描述實在有點枯燥乏味,配合一些圖片等資料可能會更好啦。
也因為著重在文化史,即使在副標中有提到「跨國貿易」,卻較少著墨現代工業化後的蛋糕加工產業與全球銷售產鍊等資訊。
最後,附上一些筆記:
古埃及時期的蛋糕:
- 率先在麵包的麵團中加入甜味,讓成品更精緻
- 西元前5000-3000年前
- 成分:小麥麵粉、蜂蜜、果乾、酵母、雞蛋、牛乳和香料
- 在炙熱的石頭上烤成
- 功能:
- 獻給諸神的供品
- 獻給死者前往來生前的祭祀品
- 生者在社群慶典(例:慶祝豐收)時的一項吃食
- 形體更加雕琢:模仿飛鳥與池魚的造型
- 出爐於密閉的烤箱,意味著可以發得更澎、更均勻
希臘羅馬時期的蛋糕:
- 開始五花八門,添加慶祝的色彩
- 有數百種蛋糕,形狀成分定位都不同
- 創建把蠟燭放在蛋糕上的傳統,為了向阿蒂蜜絲和她的月光致意
- 發現啤酒可以取代酵母來發酵麵糰
- 第一屆奧運時,希臘人用山羊或綿羊奶製成起司蛋糕來補充運動員的體力(起司被認為是一種補品)
古代敘拉古(Syracuse)城有位作家赫拉克里德(Heraclides),曾描寫過慶典上有一種叫「mylloi」的芝麻蜂蜜蛋糕,為了向狄密特和波瑟芬兩位女神致敬,做成女性私處形狀
斯巴達人有種叫做「kribanai」的蛋糕,依女性乳房形狀做成的
金字塔型的「pyramous」蛋糕是拿烤過脫殼然後再泡蜂蜜的小麥做成,命名可能是在嘲弄法老們極盡奢侈的陵墓
在通宵的希臘飲酒節(symposia)上若能撐到最後沒睡著,那你就可以拿到pyramous蛋糕作為獎品
聖誕布丁的製作:遵循傳統,應該在十一月底的「喚醒主日」那天,也就是「耶穌將臨期」開始前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製作。
在製作時,出席的每個人得輪流攪動麵糊,象徵喚醒信仰,然後許新年新願望。
換到美國,聖誕的烘培季節在感恩節之後的隔天,就是十一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如今聖誕節餐桌上看得到的甜點是英式肉餡餅,這在中世紀是「吟歌獻飲」的傳統一環,就是挨家挨戶吟唱詩歌,獻上飲料換取實質捐助或祝福。
復活節和蛋:
- 在復活節之前是四旬節,就是四十天的齋戒,因此「復活星期天」在緬懷耶穌再起的同時,是大肆慶祝、吃喝和解放的日子
- 阿弗烈大帝除了讓辛苦的勞動階級獲得解放,還下令所有僕役在復活節前後各一週免除工作
- 復活節正好與新生的時節重疊,包括莊稼開始往土裡栽種、動物開始繁衍後代,母雞開始下蛋
- 母雞開始下蛋,確定算是復活節用蛋來作為「吉祥物」的主要理由
萬聖節:
- 是款待亡魂的日子,十一月一日
- 傳統食物是加了香料的「靈魂蛋糕」,這蛋糕分送給窮人,由大家共享來紀念死者;不然就是發給上門來要蛋糕的小朋友
- 禱告、紀念活動(包含吃蛋糕)都有讓靈魂早日脫離煉獄的意義
磅蛋糕:
- 原料是一磅砂糖、一磅奶油、一磅麵粉和一磅蛋(未剝殼的)
- 源自歐洲,法國命名為「四合糕」(四種原料,比例各占四分之一)
- 德國,因為沙子般的質地稱為「沙蛋糕」
- 在英國十八世紀,蔚為風潮
- 之後演變為「維多利亞蛋糕」
維多利亞蛋糕:
- 對英國人來說,是國族認同的象徵
- 由兩塊輕盈的磅蛋糕組成,中間夾了一層果醬,還會加上一層輕輕打發的鮮奶油
- 是英國的懷舊象徵,在許多代表性的英格蘭社交場合扮演台柱:下午茶、農村園遊會、其他國立傳統機構
- 是傳統英式下午茶不可或缺的一環
食物軌跡:
- 描繪人們對於食品及場合的感受與反應
- 意味著聯繫家庭、社群的眾多紐帶:喜慶、愉悅、愛與共享的傳統
生日蛋糕:
- 十八世紀,生日蛋糕才真正開始流行
- 自古以來,人類便有用蠟燭裝飾甜點佳餚的習慣,煙和火在異教徒及羅馬傳統之中都有特殊意義,希臘人會用蠟燭讓點心如月亮般發光
- 德國地區興起「兒童日」,要慎防當天具威脅性的邪靈,德文的蠟燭「lebenslicht」有生命之光的含意,因此要讓蠟燭燃燒一整天保護壽星,直到晚餐結束後,才能熄滅蠟燭且切開蛋糕享用
- 據說吹熄蠟燭後產生的煙,會將壽星的願望帶至天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