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周作人 散文 《自己的園地》

IMG20191017122953.jpg

  周作人大家少聽過,但一定知道他的哥哥,就是在民初五四運動之中鼎鼎有名的魯迅(周樹人)。老實說在他成為我手中的中獎報告前我也對他不熟……但是、可是、就是非常不幸的,我抽中了大.籤.王周作人。

 

  當你抽中的人他是在一段時間中有重要分量的人,你該擔憂幾分鐘;當他是一位飽讀書籍,留學日本的人,你可能需要仰天長歎幾聲;當他又是一位十分長壽的人,恭喜你!可以去外頭邊跑邊吶喊自己沒抽到遊戲的SSR,反而抽到報告中的超級SSR了。

  周作人的散文雜文大多在生前出版,而且是自編自選自寫序文,總共有……二十七本。(已吐血身亡)

  列出來就是:《自己的園地》、《藝術與生活》、《雨天的書》、《澤瀉集》、《談龍集》、《談虎集》、《永日集》、《看雲集》、《知堂文集》、《周作人書信》、《苦雨齋序跋文》、《夜讀抄》、《苦茶隨筆》、《苦竹雜記》、《風雨談》、《瓜豆集》、《秉燭談》、《秉燭後談》、《藥味集》、《藥堂語錄》、《書房一角》、《藥堂雜文》、《苦口甘口》、《立春以前》、《過去的工作》、《知堂乙酉文編》、《木片集》。

 

《自己的園地》:

  這一本是周作人第一本出版的自編散文集,全書分為三大主題──自己的園地十八篇、綠洲十五篇和雜文二十篇。

  這根本是周作人的讀書筆記吧!還會連帶抱怨一下出版社印刷不好XD

 

<自己的園地>:

  周作人認為,自己的園地範圍很廣,你要種什麼都可以,而周作人種的,是文藝,他將此比喻作薔薇地丁。依自己的心去種薔薇地丁,這是尊重個性的、社會需要的──而且是迫切需要,因為只有形體而沒有精神生活的社會,我們沒有去顧視他的必要。

  接著周作人回應有人說的「人生派的藝術」,但普通的人生派藝術是主張「為人生的藝術」,是以藝術附屬於人生,將藝術當作改造生活的工具,也是一種藝術與人生分離。所以周作人認為,藝術當然是人生的,因為藝術本是我們感情生活的表現,是獨立的,卻又原來是人性的。

  以個人為主人,表現情思成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為福利他人而作,其他人接觸到藝術時會產生共鳴與感興,精神生活就會充實且豐富。

 

<綠洲>:

  這裡的綠洲是指周作人讀書時,可用的時間稀少,加上要讀些不願意看的書報、寫自己不高興的文章,剩下的時間開始閑散的讀書了,在這時發現幾篇頗得心目,像看見綠洲,就提筆記下。

  因此<綠洲>十五章中也有一半以上是周作人讀書後的閒散紀錄,就如今日我的部落格一樣,筆墨紙硯不出動了,一台電腦加鍵盤滑鼠、一支手機加飛快的十指。記錄下看了什麼、讀了什麼和腦補了什麼。

  而周作人出產作品的速度,我都懷疑他如果生在現代,臉書貼文的更新率一定很高又密集,看到、想到、讀到就紀錄,然後撰寫成短文。

 

<玩具>:

  一九一一年德國舉辦博覽會,日本陳列一部分的玩具,後來出版成《日本玩具集》。玩具本來是兒童本位的,是兒童在自然這個學科裡所用的教科書與用具,在我們平凡人眼裡也能很有趣味,可稱作玩具之古董的趣味。

  但通常玩骨董的人,注重的兩點在於古舊和稀奇,這是不正當的態度,因為所重的是骨董本身以外的事情。真正玩骨董的人愛的是骨董本身,是不值錢、沒用、極度平凡的東西。或像鑑賞家只憑趣味判斷,尋求享樂。與其稱骨董家,不如喊好事家(Dilettante)。

  玩具是給小孩玩,但大人也可以玩。我們如可以對一件玩具,正如對雕像或美術品一樣,發起近乎於頑童所有的心情,內面的生活便可以豐富許多。

  天沼匏村《玩具之話》中:「日本人對玩具頗是冷淡,對兒童漠不關心。第一是看不起玩具,常說這像什麼玩具似的東西,第二說又不是小孩玩這什麼東西。」中國也一樣,在周作人兒時回憶中不曾弄過好玩具,至少沒有中意的東西留下深刻印象。中國缺少人形玩具,東亞的人形玩具始於荷蘭輸入(須勒格耳博士說)。

 

《瓜豆集》:

<東京的書店>:

  第一間想起的是丸善(Maruzen),我在一九零六年八月到東京,買的第一本書是聖茲柏利的《英文學小史》一冊與泰納的英譯本四冊。我所記得的還是最初的舊樓房,樓上四面都是書架,店內夥計不大監視客人。

  另一間氏相模屋,主人名叫小澤民三郎,在辛亥回故鄉後一切和洋書與雜誌的購買全托他代辦,直到小澤民去世書店也關了,想起有點可惜,此外沒有遇見過這樣可以談話的舊書商人了。

 

《雨天的書》:

<日記與尺牘>:

  是文學中特別有趣味的東西,因為更鮮明的表出作者的個性。詩文小說戲曲都是做給第三者看的,藝術雖然更加精練,也就多有一點做作的痕跡。信札是寫給第二個人,日記則是自己看的,自然是更真實更天然的。

  自己作文覺得有作做,因此更喜歡看別人的日記尺牘,感到許多愉快。因為自己修養不足即使寫日記與信,不免還有做作。

  從王羲之到日本的芭蕉(俳句詩人)、夏目漱石的日記。

 

  周作人的文章其實好讀不艱困,且我佩服他書讀一讀而延伸的想法,從一本書開始擴大到思想與體制,涉略範圍極廣,且喜在文中引用自己所閱讀之文章大段文字。題材從探討文藝、讀國外書籍心得雜感,到生活中的蚊蟲藥和炒栗子都寫,只不過在書寫這些日常的材料時也引用大量的古代資料筆記。

 

天陽的碎碎念:

我頭一次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報告,然後老師在我報告時從頭轟到尾,最後補一句:算了你才碩一

老師,您都轟完了再補這句更心酸啊

也發現自己都用愛(喜歡的題材)發電真的不太可靠,我喜歡文化學和人類學等領域,但我念的是中國文學系,不是文學系了

這樣想想,更心酸了

 

 

arrow
arrow

    天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