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世間萬物皆身負上天賦予的使命而生」 --《黃金神威》 聯繫信箱:skysun0810@gmail.com

浮世畸零人.jpg

書名:浮世畸零人(更名:《班,無處安放》)

原著書名:Ben, in the World

作者:多麗絲.萊辛

譯者:余國芳

出版社:寶瓶文化

上市日期:2020年7月

閱讀管道:試讀活動

 

感謝寶瓶文化的試讀機會

 

  如果說《第五個孩子》是從父母大衛和海莉的角度敘述班的出生、成長和怪異之處,那麼《浮世畸零人》就是班長大後漂泊且坎坷的人生經歷。中文書名翻譯成《浮世畸零人》,但原著書名我覺得更貼近班一個人、孤單無人可理解的處境,他只能一人待在這廣大的世界中──《ben,in the world》。

  班,在世界上。

  但班想回去的家,在世界的哪裡?

 

  班長大了,身體魁武粗壯、手臂毛絨絨,擁有成年男性的體格,卻多了一份野性。這份野性讓他對周遭環境敏感,同時幼年成長經驗告訴他,要避免吸引他人注意的眼光。無奈他的身形太容易引人注目,班只能躲躲藏藏,流浪在城市的一角,幸好善心的畢格斯老太太撿回班。

  老人家很細心的發現班的單純還有長期被他人欺壓的打工歷程,但畢格斯太太年邁的身軀實在敵不過歲月的折磨,畢格斯太太心疼班、了解班,她知道班的笑有多樣意思,緊張、害怕、恐懼和單純。

  班離開畢格斯太太去討工作,先前流離在農場、工地都被人欺負壓榨、被偷被搶被嘲笑愚弄,班很憤怒,但他清楚自己的力量會殺死他人。

 

  他遇到麗塔和強士頓,麗塔真心喜歡班,但強士頓想利用班。看上班的特殊樣貌捏造虛假的演員身分,讓班運送毒品到法國,班替強士頓與麗塔賺了不少錢,但他再也沒回到家鄉英國。

  在人生地不熟的法國,他在理查的接應下平安待了一兩星期,但理查還是離開、不再照顧班。被遺棄在法國的班遇到一位紐約來的電影導演艾力克斯,他看上班的特質與野性,腦海中構築一部電影企劃,想利用班拍攝一部超級老掉牙、已經爛大街的文明入侵原始部落的故事,班就這樣被帶到巴西里約。

 

  從法語切換成葡萄牙語,班暴躁不安這再度轉換的環境,幸好有泰瑞莎好心的陪伴,但卻遇到瘋狂研究的美國學者不惜動手綁架班,想破解人類基因的謎團,認定班的情形是返祖現象……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他會那麼的與眾不同啊?」

  

  班的與眾不同讓他格格不入,男人將他視為威脅、女人將他視為孩子。他受到女性的保護,但失去保護者他並不是無法判別善惡是非。從許多細節可以看出,班具有一定的常識和行動判別能力,他幼時接受過的教育並沒有消失,但許多人忽略了這一點,即使泰瑞莎有查覺到,但完全無法阻止那位瘋狂學者打著科學大旗綁架班。

  

  老實說這本小說很薄,看完卻心情不怎麼好。真心想對待班的人不是沒有,但他們會告訴自己種種理由和原因而放棄,任由班在這世上繼續漂泊。

  結局也讓我無奈,班其實可以待在這礦山和三人一起生活,且班前後的行為舉止有點矛盾,無法確認班的情形,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群可以理解,因為人類都有這樣傾向──透過社群平台形塑的同溫層。

  最後那縱身一躍也可能是最好的結局,畢竟真要綁架班、抓走他做實驗不無可能,人類博物館這事在歷史上也有發生,收留長相奇特、雙胞胎和不同人種巡迴展演的馬戲團也有過。但這已接近現代了吧?(少說過二十世紀了吧……)

 

  《浮世畸零人》是《第五個孩子》的續集,在這宏闊的世界中尋找到與自己相似的人、獲得心靈上的支持與陪伴,是許多人的期望。班努力,但他失敗了,至少他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再也沒有人可以對他說三道四了。

 

            2020/6/17 PM10:38

 

6月18更新:

出版社寄信通知,更改書名為《班,無處安放》,這書名更貼近原著書名了。

 

繼續閱讀:

第五個孩子 讀後碎碎念 -所謂幸福美滿的家庭??

 

【作品介紹】
2020全新譯本,《第五個孩子》續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經典之作
現代人性寓言,寫給所有
與世界格格不入的「異類」們──
「為什麼我跟別人這麼不一樣?」
他認清了自己永遠沒有同伴,
但他要解開那名為宿命的東西……

《第五個孩子》裡,那個一出生就讓整個家族四分五裂的小怪物,班,長大成年了。無法回到家庭裡的班四處流連,一路上不乏善良、願意幫助他的人──那些人,多半同樣無家可歸,有著坎坷的童年,但更多的,是想騙他、利用他的人。

這世上,沒有任何人和班一樣。班無法理解世界運作的規則,一如整個世界都無法真正理解世上怎會存在像班這樣無法定義的「人」:班睡在床上,看起來很像一般人,他會用刀叉,也知道衣服要保持乾淨。他喜歡把鬍子修得很整齊,也喜歡理髮,可他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樣──班到底是什麼呢?

多麗絲.萊辛以精煉簡潔的文字,透過班成年後所遭遇的人事,赤裸描繪出人性,之中有光輝有溫暖,亦有殘酷而近乎失去人道的運作規則。而歸根究柢,這是一個個體傾盡全力,依然難容於世的故事。

▌國際好評

★好書,有如黑珍珠般的完美無瑕。 ──每日郵報

★傑作…本書一針見血的指出英國當前的問題,也是人類共同的問題。 ──泰晤士報

★《浮世畸零人》接續班‧洛瓦的故事,這個類似史前人類的怪孩子,因為違反正常的完美,而飽受家人的排拒和厭惡。長大成人後,班進入了一個充滿更多現代怪物的世界:那些沒有家,沒有身分,沒有人要的人。於是外表巨大,內心有如孩子,既有殘暴的本性又極度渴望被認同和信任的他,立刻感受到創傷和威脅…萊辛透過驚人的寫作功力,用簡單的鏡頭勾勒出人類的道德價值。在這個短短的,扣人心弦的的悲劇故事中,她傳遞了一個強有力的訊息,關於愛的界限,和自私的毀滅力量;尤其是點出了我們的殘忍:一心只想著生活不受那些無助的人牽絆,不為那些希望獲得悲憫善意的人拖累。 ──瑞秋‧庫斯克,星期日快報

★有嘲諷也有激情,獨樹一格。欣賞《第五個孩子》的讀者們在本書中會看到一些熟悉且更為驚心動魄的場面,第五個孩子中那個畸形的孩子終於有了明確的情緒和發聲的機會。 ──瓊安‧史密斯,泰晤士報

★《浮世畸零人》無論在格局,人性和悲慘的程度上都很巨大。萊辛創造了一個怪物;她的成功在於,他不僅擬人化,跟人類一樣渴望歸屬,也為我們所愛。 ──席娜‧麥凱,每日電訊

★緊湊,感動,充滿對生命的不確定性。 ──克莉絲汀娜‧派特森,獨立報

【作者介紹】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201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近幾十年來聲譽最為卓著的作家之一。1962年其代表作《金色筆記》問世,20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生出版五十餘部作品。《第五個孩子》、《浮世畸零人》是她晚年的代表作。

關於萊辛,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辭如是形容:「她是描述女性經驗的史詩級創作者,她帶著懷疑精神,用火一般的熱情和想像力呈現一個四分五裂的文明供人們審視思考。」

除了獲頒英國最高榮譽勳位獎與最高文學獎項之外,她也獲得大衛柯亨英國文學獎、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加泰隆尼亞國際獎,以及杜邦文學終生成就金筆獎。

2013年11月,萊辛逝世,享年94歲。

【譯者介紹】
余國芳
中興大學合作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主編,目前是自由譯者。譯有《第五個孩子》、《能不能請你安靜點?》、《大教堂》、《新手》、《需要我的時候給個電話》,《大魚老爸》、《在地圖結束的地方》、《爆醒惡夢的第一聲號角》、《屠夫男孩》、《冥王星早餐》、《慾望的盛宴》、《輝丁頓傳奇》、《外出偷馬》等超過四十部文學與非文學譯作。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陽 的頭像
    天陽

    天空上有太陽

    天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